English

从“老板”到公仆

1999-07-2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金怡 我有话说

在传统的观念里,税务干部给人的印象是“一张冷脸,一副官腔”。因为总是板着脸,老百姓称他们为“老板”。然而在江苏国税部门,记者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,人们说,如今的税务干部是“饭不吃,礼不收,满腔热情,不做‘老板’做公仆。”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?近日,记者到江苏国税局的几个窗口进行了暗访。

同样窗口不同服务

7月26日上午,记者来到南京某区的一个国税所,办税大厅靠大门的一侧放置了一排桌椅,桌上整齐地叠放着各种填报凭证以及复写纸、笔等。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耐心指导两位纳税人填写凭证。

记者来到“税务咨询”窗口,里面的工作人员立即站起来招呼,记者问,想开一家公司但不知如何办理有关税务方面的手续。这位工作人员拿出一本小册子,作了认真解释。在此过程中,记者故意多次打断他的话,并反复询问纳税申报手续,这位工作人员没有不满的表情,直到确认记者已完全明白。随后他又给了记者一张“服务卡”,上面列有咨询电话、监督电话、服务窗口及办税项目等,并说有问题可随时打电话来问。

稍后,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国税所,只见一位残疾人正坐在大厅的椅子上,工作人员则跑进跑出,为他提供特殊服务。记者注意到这位残疾人的手里拿着一张绿色的小卡片,问后知道,这是江苏国税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“绿色服务卡”,只要出示这张卡,就可以享受优先照顾服务。

在一个柜台前,一位40岁左右的企业女会计告诉记者,她跟税务部门打了10多年交道,感觉变化很大。以前到税务所,是陪着笑脸,说着好话,一不小心还要被训斥几句。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,工作人员不仅态度好,服务也周到,特殊情况还能优先照顾,急事急办,真正方便了纳税人。

同样的窗口,同样的人,为什么态度如此不同呢?省国税局的一位干部说:“服务质量的优劣,对税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,为纳税人提供优质、文明、高效的服务,实际上是保障和促进国税收入的前提。税务干部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,一脸冰霜了。”

将心比心事半功倍

在采访过程中,记者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。以前,纳税人请税务部门干部吃饭,是为了“消灾免祸”,现在有些纳税人想请税务干部吃饭,则是因为“情之所至”。

下岗女工马晓兰告诉记者,几年前她和妹妹一起开了一家服装店,前年由于受“三角债”的影响,货款暂时收不回来,欠下的房租又到了最后的期限,她心急如焚,找到国税个体所,请求给予帮助。个体所的同志通过调查核实后,给她办理了税款缓交手续。同时千方百计想办法,东奔西走,为她催收货款。货款收到后,马晓兰要请有关人员吃饭,但请了好多次都没请到。事后,马晓兰感慨地说:“现在的税务干部跟以前不大一样了,以往为了让我们送礼,他们这儿找碴那儿挑刺。现在不仅不吃饭,不收礼,还从各方面给我们帮助。”

一个曾经抗税不交的“钉子户”,在国税干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,不仅每月按时纳税,而且还“现身说法”,劝说别人照章纳税。问起事情的缘由,这位姓李的师傅说:“由于从商经验不足,我进了一批白酒卖不掉,每个月除去开支就剩不了几个钱,当时有个税务人员来找我收税,我心想钱还没赚着,收什么税?就对他说没钱。没想到第二天他又来了,站在那儿跟我讲税法。聊着聊着我告诉他进的白酒卖不掉,他说回去帮我想办法。没想到,他真帮我找到了买家,赚了不少钱。我很高兴,准备了400元请他吃饭,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吃。”

真心换来真情。省国税局周局长说,如果我们仅仅把自己当作“执法者”,用一张“板脸”来对待纳税户,必然会和他们的距离越拉越大,这样就会给征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。将心比心,就会事半功倍。

辉煌成就的背后

近年来,江苏国税的“两税”收入连年高幅增长,连续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这骄人的业绩说明了什么呢?

观念的转变,大大地提高了国税的形象,税务干部从一张“板脸”到实实在在为纳税人办实事,从“你求我”到“我为你服务”,从根本上扭转了纳税人和税务工作人员的关系,让纳税人交税交得乐意,堵塞了一部分因“逆反”心理而流失的税款。

廉政意识的增强,使税收征管工作得以顺利展开。税务干部头顶国徽、肩负公正,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利,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。江苏国税的工作人员们在办税事务中严格地把住了“吃喝关”、“人情关”和“金钱关”。因为嘴不馋、手不长,所以在征管过程中“心不软”,对偷税漏税该管的管,该罚的罚,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。

改革创新,使江苏国税走上良性循环。江苏省国税局从建局伊始就不断创新,建立了一个“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,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,集中征管、重点稽查”的全新税收征管模式,申报质量不断提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